近日,廊坊市教育体育局发布重要通知,宣布2024年全市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正式取消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此表示疑惑:“体育考试为何突然叫停?”“这对升学有何影响?”
从官方通报来看,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原因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安全保障。自2020年以来,全国多地因疫情反复调整教学安排,廊坊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,始终将师生健康放在首位。此外,通知还提及“落实‘双减’政策精神,减轻学生学业负担”,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——通过简化考试环节,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投入全面发展。
近年来,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增强,校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,防疫压力持续存在。取消集中体育考试,可有效避免大规模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,同时减少学生往返考场途中的接触隐患。这一决策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基于多轮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的结果。
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。体育考试虽属素质考核范畴,但备考过程中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(如专项训练、体能强化)。取消考试后,学生可将节省的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或兴趣爱好发展,真正实现“减负增效”。
传统体育考试多以“分数论高低”,易导致应试倾向。此次调整实则呼应了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——从“单一分数评价”转向“过程性+综合性评价”。未来,学生的体育素养将通过日常课堂表现、课外活动参与度等多维度衡量,更贴合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”的教育目标。
对于多数学生而言,取消体育考试无疑是“减压利器”。原本用于备考的时间可用于拓展阅读、参与科创活动或发展艺术特长,有助于培养跨学科能力。此外,摆脱“应试体育”的束缚后,学生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(如瑜伽、游泳、球类运动),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。
然而,部分学生可能因缺乏外部约束而放松体育锻炼,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体质下降。尤其是一些原本依赖考试督促的学生,若缺乏自律,可能出现“躺平”心态。因此,如何在“无压”环境下保持运动习惯,成为考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课题。
学校应借此契机重构体育教学模式:
家长需转变观念,不再将体育视为“加分工具”,而是将其融入日常生活:
廊坊体育考试的取消,并非否定体育的价值,反而为体育教育的革新按下“加速键”。未来,体育教学或将呈现三大趋势:
廊坊体育考试的取消,是时代背景下教育政策的理性调整。它不仅是对疫情防控的响应,更是对“育人本质”的回归——体育的意义从来不是“拿高分”,而是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、坚韧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。无论是学校、家庭还是学生自身,都应以此次调整为起点,重新定义体育的价值,让运动真正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。
(注:文中配图为廊坊市教育局官网政策通知截图、学生户外运动场景图,因虚拟场景限制暂未展示,实际应用时可补充。)